English

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

2000-07-28 来源: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 张静宇 新华社记者 张铁钢 我有话说

无论是对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国家,还是对一个有尊严的民族,总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。白俄罗斯共和国地理位置处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必经之路。历史上,两个大陆之间几乎每一次剧烈的冲突,都使这个人口只有1000万、面积不过20万平方公里的欧洲东部小国惨遭蹂躏。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,史称明涅斯克,在白俄罗斯语言中原意为“进行(文明)交换之地”。但不幸的是,德国法西斯却给这里带来了战争与暴力。

7月27日,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驱车前往被白俄罗斯人民称为“心目中最神圣”的民族精神纪念地——哈丁村,凭吊这个曾经鲜明体现了当地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不屈精神的小村庄。

哈丁村位于明斯克郊外60公里的丘陵地带。沿途,成群的乳牛遍布草滩,茂密的白桦林、松林一望无际,蓝天白云下到处是一派安宁、祥和的田原景象。这使人很难想象,半个世纪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:1943年3月22日,德国法西斯把全村29户人家、149口人全部赶进家中,然后用火焰喷射器把他们活活烧死,无一幸免。为了让世世代代的白俄罗斯人永远牢记这场灾难,1969年在原哈丁村遗址上建成了纪念雕塑群。

进入松林环拥的哈丁村遗址,一座黑色大理石雕塑《不屈的人》赫然耸立在人们眼前,与四周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: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双手托着他尚未咽气的孩子,脸上既显露着难以抑制的痛苦与悲愤,又透射出刚毅不屈的抗争精神。雕像四周的草地上,整齐排列着186个墓碑,代表二战期间被法西斯毁灭的186个白俄罗斯村庄。在那场战争中,共有230万白俄罗斯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。

哈丁村在那场浩劫中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。如今,在每一间农舍的废墟上,都竖立着一个数米高的钟架。每隔30秒钟,架上的铜钟便自动敲响,低沉的钟声在宽阔的田野上回荡,每天、每时、每刻、每分都在提醒着人们:决不能忘记过去!

雕塑一旁的阵亡将士公墓墓碑上,用俄文和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镌刻着死难者留给生者的话:“请善良的人们记住,我们热爱生命、祖国和亲爱的你们。我们被活活烧死了。我们请求所有人:将悲痛化为勇敢和力量,为了这个世界永久的和平与安宁,为了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会有人被烧死。”石碑的另一侧,也同样刻着一行文字,那是生者对亡灵的回应:“你们是我们的亲人。在你们的面前,人们悲伤地低下头颅。在黑暗的灾难日子里,你们接受了死亡,没有向法西斯杀人犯屈服。但你们对祖国强烈的爱永存。人们对你们的思念将如大地和太阳一样永恒。”

一路上,胡副主席和夫人认真听着关于哈丁村雕塑群的介绍,并在每一座主要雕塑前长时间驻足。胡副主席对纪念馆负责人说:我们对法西斯的暴行表示愤慨,对白俄罗斯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示钦佩。胡副主席接着说,中国人民与白俄罗斯人民有过类似的遭遇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,中白两国人民战斗在不同的战场。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也献出了3000多万人的生命。

胡锦涛高度评价白俄罗斯政府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。他说,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,但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,应该让人民记住历史。中白两国人民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,携起手来,共同为反对霸权主义、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奋斗。

和平来之不易。正是为了这不能忘却的记忆,中国和白俄罗斯——两个在历史上有着类似遭遇的伟大民族,对和平二字理解得尤为深刻。胡锦涛副主席在参观留言中写道:“铭记历史教训,推进人类和平事业”。这句话不单是中白两国人民的共识,而且已经成为两国在新世纪中继续发展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